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3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名经济学家陈世清先生谈科技体制改革

[复制链接]

8618

主题

8704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4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21:2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名经济学家陈世清先生谈科技体制改革
  

  原载:中国网、光明网


  知名经济学家陈世清先生认为,一个国家通行的学术评价标准将对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起引导、领导、指导、主导作用。一个国家通行错误的学术评价标准将误导整个国家的科学进程,一个国家通行正确的学术评价标准将极大促进整个国家的科学发展。符合科学学规范的、与科学发展要求相对称、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对称、与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型经济相对称、与科学发展观相对称的学术评价标准,只能是原创理论或理论的原创性。由于经济现象是复杂性现象,经济学是复杂性学科,"经济学家"头衔是目前标准最混乱、争议最大的头衔,所以根据科学学原理和实践经验对"经济学家"头衔进行规范定义,对于规范我国学术评判标准有典型意义。陈先生正是通过对"经济学家"头衔进行规范定义,引申出我国学术评判的规范标准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陈先生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其他科学的研究对象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客观规律,因此经济学应该是一门科学,经济学家也应该是科学家,衡量经济学家的标准和衡量科学家的标准应该是本质一致的。陈先生认为,从科学学的意义上,有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范式和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才是衡量一个"经济学家"是否真正的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以论文发表在哪一"级"的刊物上或论文引用率作为经济学家的标准。考虑到经济现象的复杂性,经济学家首先应该是思想家。能成为哲学家不一定能成为经济学家,不能成为哲学家则肯定不能成为经济学家。除了原创基础理论,以诸如所谓发表论文刊物的级别、论文引用率等任何其他的标准作为衡量经济学家的标准都只是提出者以自身标准量身定做、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取得话语权的一种江湖手段;这种江湖手段与真正的科学精神格格不入,如果大行其道、泛滥成灾、潜移默化为学术界的潜规则,用这种潜规则替代科学发展与评判的显规则,必将搞乱人们的思想,造成科学标准的混乱,从而误导科学的发展。所以必须正本清源,重塑经济学发展与评判的科学标准,而"经济学家"的定义或评判经济学家的标准,就是经济学学术评判的一般标准,也是科学家评判的一般标准。
  陈世清先生认为,实践不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能力的唯一标准,衡量"经济学家"头衔含金量的原创理论标准与实践标准是统一的。如果说,有没有原创基础理论是检验是否真正的"经济学家"的唯一标准,那么实践是检验"经济学家"原创理论是否成立的唯一标准。所谓实践检验,就是"经济学家"原创理论对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经济趋势的预测能力与经济问题的解决能力。经济学的发展逻辑与经济发展的逻辑是一致的;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后面,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轨。经济学家应该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发展模式转轨提供理论依据、理论指导、理论预见;如果原有的经济学范式不能解释这种转型与转轨,那么这种转型与转轨则意味着提出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历史要求,作为经济学家就应该因势利导,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建立与这种转型与转轨相对称的新的经济学范式,并建构相应的哲学范式。每年发表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期刊"上的论文汗牛充栋,西方经济学家竟然"缺乏对经济危机的整体想象力不能将金融风险作为一个系统去理解",其根本原因不是西方经济学家缺乏想象力,而是西方经济学家的想象力受到西方经济学范式的限制,是西方经济学范式落后于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要求。如果整个范式落后,那么在同一个范式中的论文数学模型再精致,发表再多,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再高,发表这些论文的刊物在西方经济学界的影响力再大,发表这些论文的"经济学家"的论文引用率在西方经济学界的排名再靠前,对于人类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只能是南辕北辙,误国误民,不能预测、解释、解决全球金融危机是必然的。这样的"经济学家"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经济学家",而不是既有与时俱进的原创理论、其原创理论又能指点迷津经世致用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根据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标准,要建立创新型国民经济系统必然要求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内容,把激发国人的创新能力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以科学理论创造力作为衡量一个科学家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根本标准、以科学论文的原创程度作为评价科学家学术成果价值的唯一标准。
  陈世清先生认为,无论是知识的发展、哲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本质上都是理论的发展。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是通过原创理论的产生来实现,原创有绝对原创与相对原创。绝对原创是以人类为参照的原创,相对原创是以中国为参照的"原创"。牛顿宇宙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陈世清对称逻辑对称经济学是以人类为参照的原创,改革开发以来在中国出现的市场化等于私有化理论、市场化等于金钱化理论、市场化等于价格化理论、市场化等于产业化理论、市场化等于自由化理论是以中国为参照的"原创"。以人类为参照系的原创是真正的、有科学史意义的原创,以中国为参照的"原创"不是真正的原创,
  而只是自吹自擂忽悠老百姓的"原创"。
  陈先生认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提升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使我国经济形态由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外延扩张型经济向高附加值的内涵开发型经济转化,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增长方式向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转化,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化,产业形态由传统产业为主向智慧产业为主转化。智慧产业  是人的智慧在生产各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形态。人的智慧主要表现为创意,所以智慧产业也叫创意产业。智慧产业或创意产业表现为人的创意对资源整合与资源再生起主导作用,也表现为通过创意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整合作用。智慧产业或创意产业是知识产业的完成,本质上仍然属于知识产业,是继信息产业之后的第五产业。创新驱动不但是我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而且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创新驱动才能使我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我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因此必须把人的创新能力、国民创新素质的提高作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陈世清先生认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就是智慧经济。智慧不能归结于知识,知识不能归结于科学,科学不能归结于线性科学。科学是真,知识是真善美的统一。作为智慧经济组成部分、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技体制改革目标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老调重弹,而是要改变知识本身的结构,使之发挥出最佳功能。重技术轻科学、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的传统观念,有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也有历史的局限性。知识经济时代,将是社会科学主导自然科学,科学主导技术,软技术(同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对应的技术)主导硬技术(同自然科学对应的技术)。如果说,创新驱动型经济就是无形资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那么创新驱动型经济也就是在无形资产结构中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如果说,传统的高科技表现为硬技术,那么智慧经济的高科技首先表现为软技术。软技术不仅主导了企业化、公司化与集团化,而且整合了集约化、系列化与规模化。硬技术是软技术发挥作用的工具,软技术则主导硬技术,为硬技术的产生和最大限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开辟道路,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辟道路。
  所以陈世清先生认为,智慧经济是对知识的开发和运用。这种运用是艺术化的、对知识的再造过程。在智慧经济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科学技术首先是能带来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软技术,然后才是自然科学与硬技术。其中,哲学的创新将为其他方面的创新起导向作用。智慧经济以主体为中心同客体的统一、以相对主体为中心同相对客体统一,必须用对策来代替博弈作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智慧经济使经济学功能化、价值化、功能价值化, 使经济学成为知识经济增长方式--知识运营的组成部分,使经济学真正成为经世致用的科学,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量子时代把握社会经济现象,必须靠智慧,不是靠科学,更不是靠线性科学;作为智慧经济时代的经济学范式是以主客体对称关系为核心的对称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的范式为经济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指导与模式设计。
  根据自己对真正意义的科学家的标准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模式的理解,陈世清先生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陈先生认为,要使我国原创理论特别是原创基础理论层出不穷,就要建立创新型的学术体制,在学术界进行康德式的"哥白尼革命"--使学术的主客体中心地位转移。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根本改变目前的信息型智力开发模式,重建创新型智力开发平台。必须根本改变目前体制内干部人事制度中虚假学历优于实际能力、形式文凭高于实际水平的重信息轻知识、重信息性知识轻创新性成果的信息型智力开发体制与人才评价体制,代之以创新型智力开发体制与人才评价体制,才能释放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潜力,使大师级人才辈出。
  陈先生指出,必须根本改变目前的学术也要向钱看的学术产业化体制与公费买文凭升官的行政化的教育体制与公款买书号版面学历评职称的行政化的学术体制,学术刊物和出版社不能企业化运营。当体制内的学术评价机制充满猫腻,充斥着仕而优"文凭"、版面费"论文"、书号费"专著"、潜规则"评奖"、行政化"职称"、炒作性"头衔",使体制内人才评价体系的诚信度堕落到只有外语统考成绩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人才的唯一可信的公认的标准、只有达到英美小学水平的一口流利的英语才能使人相信他的确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时,宣告了体制内创新体系的彻底破产;只有体制外的市场评价与催化才是创新的真正标准与原动力。但是,目前的学术评价话语权却又只在体制内;一切职称、头衔只在体制内产生。这是转轨时期国家整体学术评价体系中主体与客体、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目标与手段之间的不对称;这个不对称,由僵化的学术评价体制同经济模式转轨、体制内与体制外之间的不对称造成。要建立国民创新体系,必须赋予体制外--民间科研机构以学术评价的话语权,让民间科研机构拥有自己的专家学者,其权威度与含金量在实践中形成、由市场来检验;使中国拥有自己的贝尔实验室、卡文迪什实验室、兰德公司。只要学术评价主体与学术评价对象、内容相吻合,使学术评价主体与学术评价客体相互促进、对称发展,中国离诺贝尔奖就将不远。应该扶持民间科研机构的发展;在国家选题安排、课题经费分配、学术成果评价推广等方面,民间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应该享受同官方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同等国民待遇。要有效开发中国人民的创造力资源,需要对中国人的创造力资源开发作正确导向。对中国人创造力开发的正确的政策、制度、体制导向典型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对先进生产力--再生生产力的关键作用。
  陈先生认为,建立国民创新体系是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的主导是政治民主化。无论是改革开放前受制于僵化-异化的计划体制还是改革开放后受制于僵化-异化的价格机制,学术行政化、教育行政化都是其中不变的真理。这说明,学术行政化、教育行政化有着深层次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官本位。官本位源于一元化的政治体制,一元化的政治体制总体上将制约原创性思想与国民创新体系。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是学术民主化。知识经济时代,完善的知识市场是完善的市场体系中日趋重要的组成部分;争夺科学、知识话语权的斗争实际上是知识市场竞争的一种折射,任何话语霸权或依靠门户、门派、流派、头衔、身份、职务、权力、炒作、知名度、社会地位、政治手段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谋取话语霸权的行为,就像官商勾结、黑白同道谋取市场的垄断地位一样,属于不正当竞争,必须被摒弃。只有平等竞争,知识市场才能健康发展,原创思想才能层出不穷。陈先生指出,科学发展史说明: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非主流"变"主流"、新的"主流"取代旧的"主流"的过程,就是新的"科学共同体"代替旧的"科学共同体"的过程,就是"小人物"变成"大人物"的过程,就是新的话语权代替旧的话语霸权的过程,就是原创思想逐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过程。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要建立国民创新体系,就要遵循这条规律,自觉推动这个过程,加快以原创思想为主导的科学发展。这个系统工程的基础是社会生活民主化。创造性思想源于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源于人身依附关系的摆脱,人力依附关系的摆脱源于政治民主、学术民主、经济民主与社会生活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自由;没有思想自由和制度保证,就没有原创思想。陈先生认为,鼓励、保护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政策宣示或宣传口号,不是象植树造林那样可以组织起来的全民运动,更不是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鼓励、保护创新的国民创新体系本身是一个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学术体制、教育体制、舆论导向、法制建设、市场机制、发展模式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
  陈先生认为,改革开放发展就是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首先是通过科技体制改革解放人的智力,解放人的智力就要摆脱人身依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官本位"及由此造成的官僚主义行政体制、行政化的科技体制与教育体制,树立能力至上、成就第一的唯能主义的社会评价体系与道德风尚;尽快纠正目前一切"向钱看"、属于口袋经济学的科技教育产业化政策,快速建立国民创新-创造-创业体系,使改革由追求GDP数字增长回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正确轨道上来。模式转轨主导科技体制转变,科技体制转变适应模式转轨;而价值机制,既是模式转轨、科技体制转变的核心,也是模式转轨、科技体制转变的动力;道德舆论、法制环境,则是模式转轨与科技体制转变的保证。它们共同组成了以原创思想为核心的国民创新体系。国民创新体系是创新性的、使创新成为习惯与风气的社会生活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4-25 03:10 , Processed in 0.13298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