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tougao.com中国最大的知识投稿分享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投稿
SCI\SSCI\CSSCI\北核\EI,核心期刊快发!QQ 1954874365,电话、微信:18259161125 近期有优惠!法律顾问:肖律师
查看: 8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中国学术评价标准体系 塑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品牌

[复制链接]

8618

主题

8704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04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10:2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中国学术评价标准体系 塑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品牌

2014年12月31日 14:59:11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


  编者按12月16日,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暨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发布,这是清华大学所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三次发布同类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总被引频次连续3年大幅增长,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正不断提升。
  “好期刊是办出来的,也是评出来的”,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评价和国际国内影响力评价,既是主管部门制定期刊战略、做好期刊规划的重要决策支撑,也是期刊界实施战略布局、打造品牌的有效手段。如何建立中国的学术评价标准体系?如何利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施,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刊物质量,创新传播模式,创建国际品牌?本刊特编发发布会上的有关报告和发言,供全国办刊单位和主管部门参考。
  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新时期我国科技期刊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副部长 宋军
  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主体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必须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科技学术期刊是科技成果集中传播的载体,是科技创新成果首发的主要平台,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办好我国的学术期刊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和参与主办的期刊有1000多种,是我国科技期刊最具代表性的期刊集群。中国科协对办好学会、办好科技期刊、推动科技发展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我国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必须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促进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多年来中国科协持之以恒地推动科技期刊的建设与发展,早在1996年就设立了择优支持自然科学期刊专项,2006年起开始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13年由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实施“中国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本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的350种科技学术期刊中,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有141种,约占40%。这个名单是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利用大数据挖掘生成的标准化定量指标进行排序产生的,评价方法先进,依据充分、客观。
  中国科协也一向重视科技期刊的基础理论研究,如连续多年编制《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本次会议发布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暨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也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揭示了我国科技期刊存在的一些客观事实和普遍性规律,反映了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例如如何处理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在科技发展和科技传播过程中的定位问题、如何有效协调我国科技期刊的本土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问题等。这些大数据反映的现象和问题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现在看来,需要重新审视我们过去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清华大学的同志们近年来在我国学术期刊评价方面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中国科协将与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等相关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新时期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同时,也希望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继续发挥学术评价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
  (本文摘自作者在发布会上的报告)
  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评价 是关乎大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史宗恺
  18年前,为了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清华大学成立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利用数字网络技术,以“全国建网、走向世界”和建设我国知识基础设施为目标,在中宣部、原新闻出版署、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与全国学术期刊紧密合作开展数字出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而后不仅在国内学术领域和各行各业普及应用,同时也在海外广泛推广,读者覆盖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著名大学、国家级信息服务机构、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医院、企业,使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评价一直依赖国外。鉴于国外评价机构所述的各种情况和原因,他们对我国学术期刊总体上没有给出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报告,使我国各级各类科研、期刊管理部门和广大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一直不能从国际读者反馈的角度全面了解自己的期刊,把握期刊的总体布局,制定有效的走出去战略以及期刊管理激励机制,合理确定期刊的发展方向,更不能科学、恰当地评估国内学术期刊及其刊发论文的学术价值,非常不利于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不利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与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研制这个年度报告,是一项关乎国家和期刊界发展大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因此,清华大学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希望他们的工作能够为解决上述问题给国家和社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发布会上还将发布2014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这个举措对促进我国学术期刊创建国际品牌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我代表清华大学向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的单位表示热烈祝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国自主创新要自强,学术期刊发展要自强,学术期刊评价和学术评价也要自强。希望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大学图书馆与全国学术界、期刊界、管理部门等一起,为我国学术繁荣、出版进步和中国文化走出去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和编辑部的同志们,对我们的工作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与帮助,共同为实现科教兴国、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文摘自作者在发布会上的报告)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连续发布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黄长著
  科研事业快速发展,科研成果产出增多,必然要寻找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据Web of Science等引文数据库的统计,最近五六年来我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呈逐年大幅增长趋势。
  中国知网的同志们密切关注着这一发展趋势,他们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构建了自己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为了掌握海外学者对中国学术论文的使用情况,他们自2012年开始编制《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其来源期刊绝大部分来自海外各国和地区。与之配套的还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后者主要反映学术期刊在我国内地的学术影响力,这两个年度报告分别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来审视中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有利于科研管理部门、期刊编辑部、读者和学者全面了解期刊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变。
  《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的编制是一次真正的创新
  在2012年以前,不仅我国没有,就是国际学术界也没有一个能够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评价体系,这对于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非常不利。
  编制和发布年度报告3年以来,其起到的激励作用日渐明显。数据分析表明,那些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刊物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均值每年都有较快增长,反映了这些刊物的持续性进步。
  此外,年报不仅揭示了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也揭示了人文社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以往入选的许多学术期刊中,有不少继续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显示了这些刊物的持续性进步或快速进步,如China & World Economy和《经济研究》《社会》等。
  具有定性评价特征的量化分析数据有助于完善科研评价指标
  清华大学的工作人员坚持“学术期刊的品牌评价是质量和影响力的综合评价”这一重要原则,着重探索和制定引证动机分类下的学术文献计量评价方法,对学术文献的被引用情况进行基于引证动机、引证行为和引证态度的分类分析,关注同行学者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对前人研究的客观评价意见,重新进行分类引文计量。他们把学术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这两个指标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综合考虑其他指标,进行一系列细化的计算和分析研究。这种具有定性评价特征的量化分析数据,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被引文献对于推动同行研究和学科发展所起的作用和真实贡献。他们通过对数以万计的参考文献数据所作的分析,初步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参考文献定性分类方法。
  2014年报告在以往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成功的做法,同时对指标体系中一些潜在的可能影响评价科学性和公正性的地方不断修改完善,在对学科性质、评选范围、评选目标等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诸多定量数据中探寻其定性评价属性,初步形成了旨在支持优秀论文评选的模型。该模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纯以被引频次评价论文的弊端,有助于提高专家评审时的效率、客观性和准确性。
  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往往并不满足各期刊管理部门对所属期刊科学管理的需要,因此中国知网开发了一套可定制评价指标,集成了专家在线评刊、自动统计和实时发布等功能的期刊智能化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共享中国知网特有的大数据,支持各行业期刊主管部门、期刊协会、行业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科特色组织评价活动,提高和优化了各管理机构的评刊效率。
  因此,报告的发布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科研评价指标,引导科研管理部门和学术界更客观地看待中国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期刊领域的真实状态,避免盲目追随SCI。
  持续完善、改进与创新学术评价,积极推动中国学术发展
  《年报》作为刊物的一种评价方法,既然是一种开拓性和探索性的工具,就不可能是一劳永逸和一成不变的。另外,学术评价工具也总会有使用是否得当的问题。希望期刊界和学术界能够全面、科学、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这一工具,并不断完善和改进它,努力推动我国学术评价健康发展。
  《年报》的连续发布,在学界、期刊界已经引起很大反响,并将为推动我国学术研究发展及学术期刊国际化发挥积极作用。希望中国知网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继续开拓创新,广泛听取和吸纳社会特别是学术界对学术期刊评议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评价体系。学术评价是一种多元的、全方位的评价,无论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都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点,希望继续关注指标项的完备,除了重点指标外,确保对衡量一个学术期刊优劣的全部因素都能进入同行专家的视野。另外,希望进一步扩大期刊源,把在国际上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其他期刊尽可能多地吸纳进来作为补充,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进行评价。
  (本文摘自作者在发布会上的报告)
  推动我国学术期刊与学术评价健康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鼎盛
  我想从一个作者和读者的角度,结合我参加过一些编辑工作的经验,就我国学术办刊与学术评价的健康发展谈几点体会。
  一、关于如何彰显非SCI国内期刊品牌的讨论
  首先,我看见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暨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中的数据后感到很欣慰,即使没有进入SCI的部分期刊,甚至包括一些中文期刊(大约占中国期刊总数的5%~10%)影响力也相当强,跟它进不进SCI没多大关系,跟它是中文还是英文发表关系也不大。我觉得这是很有说服力的一个数据。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如何彰显这些期刊品牌的几点讨论。
  讨论1:是否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彰显中文期刊的品牌?
  当下大家都在讨论要不要下力气办好中文期刊,现在办中文期刊的同志感到举步维艰,觉得稿子都没有了。我觉得,当我们看到报告上这样的数据之后,是不是要认真考虑如何彰显中文期刊的品牌?起码是办得好的这5%或10%的期刊,要给它们争取一个公平的发展机会。
  讨论2:在国内学术评价体系中,包括在评职、评奖、学生毕业时,如何对待和衡量在这些未进入SCI、但国际影响力也在TOP5%或10%的优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的贡献?
  我听说某高校博士研究生毕业要求发表的论文,在SCI期刊中的影响因子加起来要大于6。那么,可否请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来带个头,看是否可以认可报告:学生在TOP5%期刊上发表了论文也同样可以考虑毕业。这对于高校管理层有现实意义。
  讨论3:TOP5%、TOP10%或者是TOP15%期刊等,能否作为学术评价的一个重要判据?
  过去,中国也有不同单位出来评“核心期刊”,或者“顶级期刊”等等。那个时候评的标准不能说都不合理,但我知道,不合理的成分也不少。比如主编是不是院士,办刊单位或学会是不是一级学科等。我觉得,现在有了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做的这份报告,以及中国知网现在做的这些统计数据,能不能把它们作为学术评价的一个重要判据?作为对大家有参考价值的评价系统,可以叫“核心期刊”或者叫“TOP期刊”,然后把这些期刊品牌彰显出来。
  二、关于引导国内SCI英文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讨论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对于国内进入了SCI的期刊,尤其是国内出版的英文期刊,下一步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其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而且是实际的国际影响呢?我想这值得大家认真思考。
  目前引导的方式主要靠的是影响因子。据我所知,国内刊物基本上就是两个做法:一个做法是把期刊体量变小,本来发300篇的,把它变成50篇或60篇;第二个做法就是在这50篇~60篇中原创论文(original article)的比例缩小,增加综述或评述性论文(review article)的比例。这样一来,期刊影响因子可以从1变成2、3,甚至还高一点。各个刊物想的办法很多,但是这两个办法比较常用,也的确有用,但是说它绝对健康,我还有点怀疑。
  对于这份报告中定义的“期刊影响力指数”,既考虑了他引总被引频次,也考虑了“他引”影响因子,我还是很赞成的。他引总被引频次是扣除本刊的自引。这个办法当然比不扣除自引的稍微好一点,但是我觉得可能还不能代表真正的国际影响。比如,物理界发表在外国刊物上的中国论文共1.5万篇,这些论文对中国国内刊物里的论文的引用实际上还是国内相互引用,算不算得上真正的国际影响,这就值得讨论了。因此,是不是把“他引”的范围再缩小一点,只考虑外国作者或外国研究机构的“他引”。如果觉得这样还有点道理的话,可以试试看,明年的报告里加上这样一项,叫做“对外国作者的影响”,而这才合乎我们办英文刊物的目的。
  (本文摘自作者在发布会上的报告)
  《2014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国际引证报告》鉴定与评审纪要
  □北京大学教授、年报鉴定评审专家组组长 蔡蓉华
  学术期刊的评价重在学术质量的评价,为此学界一贯主张评价方法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2014年的报告虽然也是一种面向学术期刊出版物的定量评价报告,但研制者把报告系列数据库的作用,定位在通过分学科、分研究类型提供客观真实数据,多指标、多角度揭示中国期刊国际影响力,帮助办刊单位分析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而不是简单地用指标数据来为期刊和科研评价部门提供“以刊论文”的依据,这样的评价研究思路和方法是有所创新的,体现了学术评价的科学性。
  报告数据鉴定与评审会于2014年11月24日在北京召开,鉴定评审组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国家图书馆、《中国物理快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杂志社等单位的13位专家组成。鉴定评审审查了引证数据质量和载文量数据质量,对报告的统计源、统计结果及其适用范围的规范性和客观性等进行了讨论和审议。测试报告结果显示,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本着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评价创新工作,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他们让我们通过国际视野,从客观的角度,系统地了解到我们学术期刊在国内外的真实表现,以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真实差距。这些报告对指导办刊和期刊评价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工具,同时这一创举也体现了电子杂志社从事学术评价研究的工作人员一流的创新意识、高效的工作效率和严谨的研究作风。
  研制者对年报研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规范,这些规范保证了数据采集与标引的准确性和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海量规范的数据支撑。年报发布了各项统计结果的原始数据和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源4918种、评价刊5587种、总被引频次为4334455次、各刊的可被引文献和引证文献等,可用于统计结果的验证和个性化的数据分析,实现了学术期刊计量评价的公开透明、统计数据的扩展应用与深度挖掘利用。
  二、科学合理的指标分析。年报遵循影响因子对于不同的期刊具有不同的评价作用与适用范围的基本原则,按照期刊研究层次的划分规则,并基于文献学科分布划分期刊学科类型,给出了复合影响因子等系列影响因子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能够满足对于不同类型期刊进行评价的需要。
  三、高质量的统计源数据。年报按照《引证数据统计规范》和2013年期刊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了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等统计源文献,剔除了一稿多发、抄袭等学术不端文献,勘校错误引文,剔除不实引用,更加科学地反映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有效提升了统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依据国家标准GB/T2828.4-2008《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4部分: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报告所依据的2013年各学科期刊引证数据总体的目标错误率不超过0.03%、目标漏用率不超过0.1%,核查总体抽检合格。
  因此,鉴定评审组一致认为:报告所依据的数据准确可靠,统计源遴选恰当,计量统计科学合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术文献计量评价研究的进展,对学术期刊明确办刊定位和提高学术质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研制者这种科学、严谨和创新的精神,是使数据质量不断提高、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服务内容更加丰富的基础和保证。(本文摘自作者在发布会上的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tougao.com 核心期刊投稿网  

GMT+8, 2024-4-26 22:49 , Processed in 0.09528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